第三次党代会是奠定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绘制发展蓝图,明确发展任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大会。新一届学校党委在研判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凝心聚力内涵发展,将“创新文化建设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作为新时期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任务,力图在学校发展大局上注入校园文化建设强音。
内涵发展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着力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明了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样的顶层设计,为我们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学风建设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学生的学习和全面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提高质量的生命线。而制度建设是推进学风建设的有力支撑,2013年9月出台的《肇庆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继承和发展了《肇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肇庆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了教学评估督导制度、学业过程管理制度、晚自修制度、学风建设检查评比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章立制,雷厉风行,经过将近一年的试行,有效改善了学习风气,初步实现了“八高四低”的工作目标。《肇庆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学校统筹监督,二级学院具体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国内外教育经验证明,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常常是学生个体的重要他人,朋辈教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效果最好。学校学风建设以朋辈教育为切入点,依托学生带班党员、学生辅导员、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等学生骨干,启动了学生党员带班、班级目标建设、学风建设巡查等的学风建设活动,形成了班风和、校风正、学风浓的良好局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奠基工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局。学校一直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模块化”“专题化”的新生入学教育路径。根据新生特点和需要将新生入学教育细化为五大模块,十二个专题,助推大学生快速完成角色转变,引导大学生立志修身,肩负圆梦重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教育内容模块化、教育形式专题化、教育人员专业化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并出台了《肇庆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编制了《新生入学教育大纲》使入学教育制度规范,内容完整。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帮助新生快速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为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我校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开展立德树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创造性地将学生公寓改造成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等为一体的书院。经过5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融合学校、二级学院和书院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的书院制管理模式。书院是我校打造砚园文化,调动大学生主动性和智慧的文化品牌,通过各个书院特有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达到个体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协调发展。如今书院已经成为学生提升素质、淬炼品格、涵养精神、装备心灵的家园,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先后获得了两个广东省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一个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的良好成绩。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校内涵发展的软实力,为我校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强音。我们相信,在新一届党委领导下,我校将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成为南方教育高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