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第三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会议在总结过去六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强调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据此,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横亘在学校面前:如何凸现办学特色?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记得在去年召开的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上,和飞校长提出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着力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全面开创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实现肇庆学院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综合大学的美好梦想。由此可见,不断培育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党代会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学校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务实的行动。
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质量是特色的根本,如果没有好的教育质量,办学特色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人才培养,或者专业设置,都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特色又是质量的体现,学校只有培育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并加以巩固发展,才能提高教育质量。
分类不清、定位不明是当前中国整个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难题。一些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在积极搞大众化教育,而地方高校则拼命往研究型、综合性的路上挤。因此,一所大学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从总体来说,就是高校对自身努力方向的把握。肇庆学院作为一所升本10余年的大学,它所处的层次无可质疑地是应用型本科层次。我们只能在这个层次上寻找发展机会,办出特色,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为此,此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目标,正是基于对肇庆学院传统和优势的认识,同时展望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提出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一个暂时达不到但通过努力摸得着的目标,能够很好地推动学校全面的发展。
定位后再进一步就是特色。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特色越鲜明,生命力就越旺盛。每所学校能够生存和发展,依靠的主要是特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求大求全,往往很难做出特色。在肇庆学院的办学理念上,我们提出了“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这就体现出了我们的特色。朱镕基在视察吉首大学之后说“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 “湖南的骄傲”就是指他们有特色,很好地服务了湘西。随大流搞不出特色,要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学校才能发展。特色如何培育?第一,看历史;第二,看客观环境;第三,看主观条件。肇庆学院怎么突出特色?我们提出几点意见:第一,把教师教育做精做好。全国办师范教育的学校几百所,肇庆学院怎么冒尖?很难,关键就要看你的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有没有创新,你的师范毕业生有没有竞争力。近几年,学校通过“肇庆学院-怀集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开展顶岗实习、支教等形式,不仅提高了学校教师教育的声望,也提升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2012年获得全国“就业典型高校50强”就是这一特色的成果。第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我们在“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突出强调“人格培养”、“国际化视野”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并努力融入到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强化了六大模块的全校性通识课程体系,突出了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了国际化人才素质的培养,并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操作路径,拓宽“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的跨学科、跨专业培养人才空间。
有特色还得保证质量。如果说特色是生命力的话,那质量就是维持这种生命力的营养。现在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用传统的质量观来衡量其质量如何,肯定有失偏颇,我们要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背景看待质量问题。大众化的前提是多样化,我们的培养目标肯定要多样化。那么,教学计划、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就必须多样化。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就要制定出自己的质量标准,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对三种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进程的规定都要为各类型人才质量保障服务。在近两年开展的全校性教风、学风建设活动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经过几年的建设,肇庆学院教学质量有了一定保障,社会声誉也不断提升,这些从近年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各类大学生竞赛中屡屡获得奖项和优异成绩都能够得到体现,学校逐年进步的招生及就业情况更能够看得出质量对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特色与质量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没有特色,学校必然泯然于平庸之中。没有质量,学校则会失去生存的土壤。只要坚定不移地寻找并坚持自己的办学方向,培育自己的特色和质量,肇庆学院人才会顺利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才会创造辉煌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