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术学院大三年级带班党员,李小军副教授用自己的专业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指导,在美术馆里,李老师津津有味地向记者介绍他和学生的作品,从创意到技法,如数家珍,讲解吸引着周围的参观者。
李老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肇庆市青年美协副主席,其主要创作的艺术作品曾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而李老师更多谈的是学生的成绩,言语中充满着自豪:“这两三年内,学生们夺得的厅级以上奖项就有几十个!”
在带班中,李小军带领11级国画、油画班走过了四个春秋。四年来,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同学们授课答疑,教育同学们在掌握传统工艺技法的同时,也要了解漆艺创作的艺术特质,做到工艺与创作的互动与和谐,提升实践、审美、创作与研究的能力。除了平时的教学,他还多次组织同学们到许多著名艺术家的工作室参观学习,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此外,他还曾带领学生到市牌坊广场义卖美术作品,支援贫困山区的教育工程。
他从来不敢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一有时间就呆在工作室里搞研究,“很多时候已经很晚了,老师工作室的灯还亮着。”他的学生告诉记者。在艺术的路上,只有通过积累才能学好,李小军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我一个人可能只影响几个人,可这些人又可以影响周围的同学!”就是这种榜样的力量,润物细无声,感染着同学们脚踏实地走好学习创作的每一步。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是李小军教育学生的另一方面,他鼓励学生打破墨守陈规、不沿袭固定套路,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激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力,给他们最大的发挥个性创作的空间。对喜欢创作的同学,他会给他们提供许多创作上、技法上的建议,同时寻求专家来给学生们解答疑难,对热衷于参与课外活动的同学,他也不反对。“喜欢才不会觉得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尊重个性的做法,让班里形成独立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午,其他人都在休息,而美术楼305房间里,总有一个身影,认真的处理着工作,他注视着手中的作业方案,仔细分析着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燥热的风从窗边袭来,但他专心盯着手中的方案,他就是美术学院的带班党员王锡斌老师。
对于带班工作,王锡斌有着自己独特的“秘密武器”。在班集体管理上,他是出了名的严师,为了养成良好班风,他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如要求同学们不准带早餐进教室,课堂上,他认真做好每一次考勤,并建立了一个考勤记录系统,让同学们平日的学习表现都有所依据。学习上,他更是能将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记在心里,给学生修改作品方案时,他格外挑剔,不放过作品中的任何一个瑕疵。有学生在毕业感言时感叹道:“无论我自己认为做得再完美的作业方案,王老师一定还会给出很多建议。”
生活中的王锡斌更像是一位挚友,学生戏称他为“老王”,熟悉他的同学都知道,有事情去找他一定不会扑空,为了便于工作,王锡斌主动给自己安排了坐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往往只休息一天,有时甚至整个周末都要在办公室里度过。这样,每当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时,都可以随时到办公室里找他。尤其在参加比赛的阶段,从制定设计方案到制作实物模型,有时候要花费近半年的时间,王锡斌和同学们同吃同做,买材料、做试验,很多琐碎的事情他也积极参与,甚至有一个暑假他只休息了3天。在他看来,与学生同心同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严格的外表下,王老师却有着慈爱的内心,在今年的艺术考察必修课上,班上有生活困难的同学为去考察的费用而烦恼,王锡斌十分心急,因为他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工业设计这个专业如果没有实际考察过,光凭想象是不行的,他毫不犹豫提供经费帮助这位学生解决了问题。
两位带班老师的严格、热心、执着、付出都是基于他们作为带班党员所怀有的强烈责任感,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他们严于律己,宽厚慈爱,笃情工作,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让艺术学子在艺海中遨游,在关爱中前行。(记者 赵如 潘俊)